史上第一次!中国电车产业链海外投资额超过国内
根据美国研究机构荣鼎咨询周一发布的报告,中国电车供应链企业去年海外投资约160亿美元,略高于国内150亿美元的投资额,打破了此前多年约80%投资集中在国内的格局。 推动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多个层面。中国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和旷日持久的价格战,已严重挤压了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。同时,为了规避关税,以及响应海外客户对本地化生产的要求,在海外建厂已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。 荣鼎集团高级研究分析师、报告作者Armand Meyer表示: “海外投资现在超过国内投资这一事实,反映出中国市场已经饱和,以及海外扩张获得更高回报的战略吸引力。” 电池制造商引领出海浪潮 报告显示,约四分之三的海外投资来自动力电池制造商,旨在应对高昂运输成本和本地化供应需求。 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今年6月曾表示,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,要将海外扩张列为“第一优先级”。此外,远景能源和国轩高科等主要电池生产商也纷纷追随其大客户的脚步,在海外布局。 作为中国销量最高的汽车制造商,比亚迪已在巴西和泰国建有工厂,并计划在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建设新设施。奇瑞汽车也已承诺投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立一座电动汽车工厂。 海外项目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海外扩张前景诱人,但海外项目普遍存在成本更高、建设周期更长、监管和政治风险更大的问题。 报告强调,中国的电池工厂通常在宣布后的3到12个月内即可开工建设,而在海外,这一时间则需要10到24个月。一些项目甚至因外部风险而被迫搁浅。 数据显示,海外电车制造项目完成率仅为25%,远低于国内45%的完成率。 例如,比亚迪上月无限期搁置了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,主要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。 □ .李.笑.寅 .华.尔.街.见.闻
![]() |